簡析幾個典型的古代數學問題

簡析幾個典型的古代數學問題

關鍵詞:雞兔同籠 百雞問題 孫子定理 數學在**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古人的智慧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數學之美,探尋數學之趣, 數學的好玩之處,并不限于數學游戲。數學中有些極具實用意義的內容,包含了深刻的奧妙,發(fā)人深思,使人驚訝。

**古代的數學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對**古代的農業(yè)、天文學等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其中的一些膾炙人口的趣味小問題也讓我們在探究中發(fā)現數學之美。 1.雞兔同籠問題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一道經典的數學趣題。它記載于大約1500年前的《孫子算經》中,書中是這樣描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句話的意思是: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三十五個頭:從下面數,有九十四只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用解法一(假設法):已知雞兔共有35只,如果把兔子的兩只前腳用繩子捆起來,即,將兔子看做兩只腳的雞,雞兔總的腳數是35×2=70(只),比題中說的94只要少24只。

可知這24只腳是兔子,因此有兔子24÷2=12(只)百科。所以有雞35-12=23(只)。 解:假設全是雞: 35×2=70(只)比總腳數少:94-70=24(只)它們腳數的差:4-2=2(只)因此有兔子:24÷2=12(只)雞:35-12=23(只)解法二(方程法):解:設兔有x只,則雞有35-x只。

4x+2(35-x)=942x=24x=1235-12=23(只)故:有雞23只,兔12只。除此之外還有 解法3:(兔的腳數×總只數-總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雞的`只數總只數-雞的只數=兔的只數解法4( 總腳數-雞的腳數×總只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 =兔的只數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解法5:總腳數÷2—總頭數=兔的只數總只數—兔的只數=雞的只數解法4: 雞的只數=(4×雞兔總只數-雞兔總腳數)÷2 兔的只數=雞兔總只數-雞的只數6解法7兔總只數=(雞兔總腳數-2×雞兔總只數)÷2 雞的只數=雞兔總只數-兔總只數一個簡單的雞兔同籠問題卻能有如此多的解法,是不是很奇妙呢? 通過對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的剖析,你是否從中發(fā)現了探索的樂趣呢?在探索的過程中你是否體味到數學解題思想的變幻之美呢? 2.百雞問題 百雞問題記載于**古代約5-6世紀成書的《張丘建算經》中,該問題導致的三元不定方程組開創(chuàng)了“一問多答的先例”這是過去**古算書書中所沒有的,體現了**數學的發(fā)展。書中寫道:今有雞翁一,值錢伍;雞母一,值錢三;雞鶵三,值錢一。

凡百錢買雞百只,問雞翁、母、鶵各幾何?意思是:公雞每只值5文錢,母雞每只值三文錢,而3 只小雞值1 文錢。現在用100 文錢買100 只雞,問:這100 只雞中公雞、母雞和小雞各有多少只?,原書的答案是:“答曰:雞翁四,值錢二十;雞母十八,值錢五十四;雞鶵七十八,值錢二十六。又答:雞翁八,值錢四十;雞 母十一,值錢三十三,雞鶵八十一,值錢二十七。

又答:雞翁十二,值錢六十;雞母四、值錢十二;雞鶵八十 四,值錢二十八。 ”這個問題流傳很廣,解法很多,但從現代數學觀點來看,它實際是一個求不定方成整數解的問題。解:設公雞、母雞、小雞分別為x、y、z只。則,由題意知: ①x+y+z =100②5x+3y+(1/3)z =100令②×3-①得: 7x+4y=100’所以y=(100-7x)/4=25-2x+x/4令x/4=t, (t為整數)所以x=4t把x=4t代入7x+4y=100得到:y=25-7t易得z=75+3t所以:x=4ty=25-7tz=75+3t因為x,y,z大于等于0所以4t≥025-7t≥075+3t≥0解之得:0≤t≤25/7又t為整數所以t=0,1,2,3當t=0時x=0,y=25,z=75當t=1時x =4;y =18;z =78當t=2時x =8;y =11;z =81當t=3時x =12;y =4;z =84小小的一個百雞問題讓我們看到了古人數學智慧,一題多答的解題方法也讓我們感受到數學嚴謹之外多變的魅力。

3.孫子定理 孫子定理來源于物不知其數問題,出自于一千六百年前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原題為:\”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二,五五數之三,七七數之二,問物幾何?\”變成一個純粹的數學問題就是:有一個數,用3除余2,用5除余3,用7除余2。這個問題很簡單:用3除余2,用7除也余2,所以用3與7的最小公倍數21除也余2,而用21除余2的數我們首先就會想到23;23恰好被5除余3,所以23就是本題的一個答案。

另一個**的例子:韓信點一隊士兵的人數,三人一組余兩人,五人一組余三人,七人一組余四人。問:這隊士兵至少有多少人?這個題目是要求出一個正數,使之用3除余2,用5除余3,用7除余4,而且希望所求出的數盡可能地小。用3除余2這個條件開始。滿足這個條件的數是3n+2,其中n是非負整數。

要使3n+2還能滿足用5除余3的條件,可以把n分別用1,2,3,?代入來試。當n=1時,3n+2=5,5除以5不用余3,不合題意;當n=2時,3n+2=8,8除以5正好余3,可見8這個數同時滿足用3除余2和用5除余3這兩個條件。**一個條件是用7除余4。

8不滿足這個條件。我們要在8的基礎上得到一個數,使之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為此,我們想到,可以使新數等于8與3和5的一個倍數的和。

因為8加上3與5的任何整數倍所得之和除以3仍然余2,除以5仍然余3。于是我們讓新數為8+ 15m,分別把m=1,2,?代進去試驗。當試到m=3時,得到8+15m=53,53除以7恰好余4,因而53合乎題目要求。 其實,我國古代學者早就研究過這個問題。

例如我國明朝數學家程大位在他著的《算法統(tǒng)宗》(1593年)中就用四句很通俗的口訣暗示了此題的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甘一枝,七子團圓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正半月\”暗指15。\”除百零五\”的原意是,當所得的數比105大時,就105、105地往下減,使之小于105;這相當于用105去除,求出余數。

這四句口訣暗示的意思是:當除數分別是3、5、7時,用70乘以用3除的余數,用21乘以用5除的余數,用15乘以用7除的余數,然后把這三個乘積相加。加得的結果如果比105大,就除以105,所得的余數就是滿足題目要求的最小正整數解。 按這四句口訣暗示的方法計算韓信點的這隊士兵的人數可得:70×2+21×3+15×4=263,263=2×105+53,所以,這隊士兵至少有53人。上面的方法所依據的理論,在**稱之為孫子定理,它充滿詩意的解題方法讓我深深體味到數學之美。

**古代的數學趣味問題用它多角度的解題方式鍛煉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也讓我們在思維的轉換中發(fā)現數學的樂趣,體味到數學之美。

古代數學趣題及答案?

繩測井深(古代數學趣題)題意:用繩子測量井深,如果將繩子3折測井,井口外余繩長為4尺;如果將繩子4折測井,那么井口外也余下1尺。問井深幾尺?繩長幾尺?今有垣厚5尺,兩鼠對穿。

大鼠日一尺,小鼠日自半。

問:何日相逢?各穿幾何?題意:有垛厚5尺(舊時1尺=10寸)的墻壁,大小兩只老鼠同時從墻的兩面,沿一直線相對打洞。大鼠**天打進一尺,以后為前**的兩倍;小鼠**天也打進一尺,以后每天的進度是前**的一半。

**古代**數學趣題之一

題目一:百雞問題 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今百錢買雞百只。

問雞翁,雞母。

雞雛各幾何?題目二:韓信點兵 韓信練兵,每三人一列,余一人,每五人一列,余二人。每七人一列,余四人,十三人一列,余六人。問多少士兵?題目三:李白買酒 李白街上走。提壺去買酒,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試問酒壺中,原有多少酒?題目四:兩鼠穿墻 今有墻厚五尺,兩鼠對穿。

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每天的進度為前**的兩倍),小鼠日自半(每天進度是前**的一半)問何日相逢?各穿幾何?題目五:百羊問題 甲趕群羊逐草茂,乙拽肥羊一只隨其后,細問甲及一百否?甲云:若得這般一群湊,再加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方來湊。

(意思是,再加這么多。然后再加半群,再加四分之一群,再加你的一只,就湊夠了一百只)。

古算趣題

1、雞兔同籠: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2、數獨;3、百雞百錢:我國古代數學書《張邱建算經》中有如下問題,也就是**的百雞百錢問題。大意是:公雞1只值錢5,母雞1只值錢3,小雞3只值錢1。

今有錢100,買雞100只。

問公雞、母雞、小雞各買幾只?4、和尚吃饅頭: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各幾人?5、李白買酒無事街上走,提壺去買酒,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試問壺中原有多少酒?6、盈不足: 楊損是我國唐代一位清正廉明的尚書官。一次,屬下某部門有兩名小吏輪當提升了,但當時只能從中選拔出一個。

對他倆的資歷、職位和政績等作了一番考察、評比之后,發(fā)現兩人情況不相上下,難分高低。究竟提升誰好?主管這項工作的官員感到很為難,一時決定不下,于是去請示楊損。楊損聽了介紹以后,思慮良久,終于想出了一個方法,他說:“辦事所最需具備的技能之一,莫過于計算了,現在我出一道算題考考他們的計算能力。

”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人于黃昏時分在林中散步,無意中聽到幾個盜賊在分贓,偷的大概是布匹。只聽得盜賊說,如果每人分6匹,就余5匹;如果每人分7匹,就差8匹。試問有幾個盜賊在分多少匹布?” 楊損將這道題說給兩名候選小吏,要求把題目記下來,并且當場在大廳的石階上演算。

同時,楊損還宣布:“誰先算對答案,就提拔誰?!?這一會兒,其中一名小吏呈上了正確答案:“共有13個盜賊,83匹布?!庇谑?,他馬上就被宣布得到提升。

由此,楊損也得到了清正廉明,辦事公道,任人唯賢的好名聲。 這位小吏是怎樣算出正確的結果的呢?7、借馬分馬:從前,***有一個老牧人,臨終前把三個兒子招到跟前說:“我*后沒有留下什么遺產給你們,僅有11匹馬。老大分二分之一,老二分四分之一,老三分六分之一。但不許把馬殺*或賣掉,你們自己分吧。

我國古代名著孫子算經中記載的三大數學趣題指的是什么?

“隔墻算”、“剪管術”、“秦王暗點兵”。
“秦王暗點兵”原題為:\”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二,五五數之三,七七數之二,問物幾何?\” 這道題的意思是:有一批物品,不知道有幾件。

如果三件三件地數,就會剩下兩件;如果五件五件地數,就會剩下三件;如果七件七件地數,也會剩下兩件。

問:這批物品共有多少件?

擴展資料
對后世的影響最為深遠,如下卷第31題即**的“雞兔同籠”問題,后傳至日本,被改為“鶴龜算”。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答曰:雉二十 三,兔一十二。
術曰:上置三十五頭,下置九十四足。

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減多,再命之,上三 除下三,上五除下五,下有一除上一,下有二除上二,即得。又術曰:上置頭,下置足,半其足,以頭除足,以足除頭,即得。
在《非正式會談》中,副會長楊迪搬出小學二年級的一道暑假奧數題,他說:“我不得不承認這題好難!”面臨“雞兔同籠”這道頗有**特色的數學題,12位外國代表能否成功解出呢?
魔性錢多多居然算出620只雞和120只兔子的答案,遭到楊迪的無情吐槽,“620只雞為什么只有30個頭呢?是有多少只無頭雞混在里面?”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而學霸功必揚更是傲嬌寫出“畢業(yè)了”三個大字,“我畢業(yè)了所以不用寫作業(yè)”。學霸任性逃避,考慮過學渣的感受嗎?
法國小伙宋博寧倒是動作神速,唰唰唰地寫滿了題板,更是搬出微積分的大牛算法,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然而也無濟于事。只有“**貝”不論做什么都是有模有樣,不僅用方程式成功解題,并且邏輯清晰講解流暢,享受眾人膜拜的目光。

古代數學趣題幫忙找個

趣題1:能不能把一個正方形剪成6個大大小小的正方形? 趣題2:兩支長度相等的蠟燭,**支能點4小時,第二支能點3小時,同時點 燃這兩支蠟燭,幾小時后**支的長度是第二支的兩倍? 趣題3:某數加上168得到一個正整數的平方,加上100也能得到一個正整數的 平方.請問這個數是多少? 趣題4:某人步行了5小時,先沿著平路走,然后上了山,**又沿原路走回 原地。假如他在平路上每小時走4千米,上山每小時走3千米,下山每 小時走6千米,試求他5小時共走了多少千米? 趣題5:趙**的歲數有如下特點:(1)它的3次方是一個四位數,而4次方 是一個六位數;(2)這四位數和六位數的各位數字正好是0-9這十個 數字。

問:趙**今年多少歲? 答案:請您先想想再看答案~~ 趣題1:剪成9個是容易的,把其中的四個視為一個時,剩下的一個就是5個了,故能剪成6個。

趣題2:2.4小時 趣題3:此數為156。 趣題4:此人在5小時**走了20千米。 趣題5:趙**今年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