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在哪個位置圖
結腸在哪個位置圖
結腸位置在右髂窩內。在第3骶椎平面連接直腸。
結腸分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結腸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將小腸包圍在內。
結腸的直徑自其起端6cm,逐漸遞減為乙狀結腸末端的2.5cm,這是結腸腸腔最狹細的部位。
擴展資料
行程變化較大,有12例占17%左結腸動脈脈升支較短末達到脾曲。結腸脾曲的緣動脈主要由中結腸動脈的右支末端或副中結腸動脈左支末端形成。此時中結腸動脈左支較長,越過脾曲與左結腸動脈的升支在升結腸的起始或上1/3處吻合成緣動脈。
此吻合處全長外徑較小,為0.8-1.0mm,我們把吻合處血管外徑小于1.0mm稱為吻合不良。
結腸脾曲處有20例占28%緣動脈吻合處外徑小于1.0mm,且從緣動脈發(fā)出的分布到結腸脾曲的終動脈長支和短支數較其它區(qū)少。此時結腸脾曲的血液供應較差。
除此之外在回結腸動脈升支與右結腸動脈降支間有14例占20%左右吻合不良。右結腸動脈升支與中結腸動脈右支之間有11例占15%左右吻合不良。中結腸動脈左支與左結腸升支間吻合不良有20例占25%。
直腸上動脈與最下乙狀動脈間末形成吻合支有49例占7000,故乙狀結腸與直腸交界處血供較差。緣動脈吻合處血管外徑平均為1.4±0.4mm。
急需大腸、小腸、結腸、十二指腸的位置圖解
揾到兩幅咋~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2/2e/Magendarmk *** .JPG 人體胃腸道: 1=食管,2=胃, 3=十二指腸, 4=小腸, 5=盲腸, 6=闌尾, 7=結腸, 8=直腸, 9= *** zh. *** /w/index?title=%E5%8D%81%E4%BA%8C%E6%8C%87%E8%82%A0&variant=zh- 圖片參考:lifetechgroup/chinese/content/images/cdigest1 lifetechgroup/chinese/content/cdigest_sys 你可以用photoshop 自己加番結腸. 結腸是指大腸的前6英呎部分 而直腸則是末段8~10英吋部分。 ~:) 圖如下: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b/b3/Digestive_system_diagram.svg/300px-Digestive_system_diagram.svg 參考: en. *** /wiki/Gastrointestinal_tract 大腸是脊椎動物的消化器官之一,腸道后端由盲腸到直腸的部分。
主要功能是從食物殘渣中吸收水分,并形成和排除糞便。
小腸是腸的一部分,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和消化器官。在中醫(yī)中,小腸與膽囊、胃、大腸、膀胱、三焦合稱「六腑」。 人的小腸上起幽門,下止回盲瓣。成人的全長約5—7米,盤曲在腹腔中下部。
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各部無明顯界線。 十二指腸長約十二個手指的橫徑,因而得名。呈「C」形,凹內包裹胰臟頭部,與幽門相連的一段管壁較薄,粘膜光滑無環(huán)形皺褶,稱十二指腸球,是潰瘍好發(fā)部位。
十二指腸降部的內壁上有十二指腸 *** 頭,是膽總管與胰管的共同開口,上方約1—2厘米處有十二指腸小 *** ,是副胰管開口。 空腸占空回腸全長2/5,主要在腹腔左上部,回腸占遠側3/5,位于腹腔右下部。其中粘膜有很多環(huán)狀皺褶和絨毛,擴大了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表面積。
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 空腸粘膜下層的腸腺可分泌消化酶與粘液。腸壁還有孤立及 *** 的淋巴濾泡。
腸腺分泌小腸液,弱堿性,含有腸致活酶和多種消化酶,有的酶可能不是腸腺分泌,而是脫落的腸上皮細胞溶解后進入腸液的。小腸每天約有200克左右的上皮脫落到腸腔。離幽門越遠,小腸液的分泌量越少,酶的含量也越少。 十二指腸 (拉丁文 Duodenum)是小腸始段。
人體的十二指腸長約30 cm,約12指寬,由此得名,形如蹄鐵。人體的十二指腸向左,動物的則朝前開口。它包繞胰頭,并固定于腹腔后壁。而十二指腸 *** 頭則是肝胰壺腹的開口處。
十二指腸接受胃液,胰液和膽汁,是小腸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在結構上,十二指腸可以分為上部,降部,水準部和升部四部分。
結腸在什么位置
結腸在右髂窩內續(xù)于盲腸,在第3骶椎平面連接直腸。結腸分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
結腸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將小腸包圍在內。
結腸的直徑自其起端6厘米,逐漸遞減為乙狀結腸末端的2.5厘米,這是結腸腸腔最狹細的部位。
結腸分布在人體哪個部位?
一)結腸的形態(tài)與組織結構 大腸全長約1.5m,由盲腸、結腸和直腸構成。結腸由回盲瓣起止于直腸,介于盲腸于直腸之間,長約1.3m。
根據位置,可將結腸分為升結腸(長約12-20cm)、橫結腸(長約40-50cm)、降結腸(長約25-30cm)和乙狀結腸(長約25-40cm)。
見圖1 結腸壁的組織結構由里及外由粘膜層、粘膜下層百科、肌層和外膜等四層組成。粘膜層由上皮、固有層和粘膜肌層三層構成。粘膜上皮為單層柱狀細胞,由粒狀吸收細胞、環(huán)狀細胞和少量內分泌細胞構成。固有層為結締組織,內含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和一些淋巴小結,此外還含有大量的胸腺。
粘膜肌層為一薄層連續(xù)的平滑肌,將粘膜固有層與粘膜下層分隔開。粘膜下層為疏松的結締組織,其中有許多較粗的血管和淋巴管。肌層由大量的平滑肌構成,分內環(huán)肌和外縱肌。
外膜(漿膜或纖維膜)由疏松結締組織及外表面的間皮構成,結締組織內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和脂肪細胞。結腸壁的組織結構見圖 2。 (二)結腸的血管分布 結腸動脈血管主要來自腸系膜上、下動脈,即右半結腸(升結腸)動脈來自腸系膜上動脈,左半結腸(降結腸)動脈來自腸系膜下動脈。
結腸靜脈血管與結腸動脈血管并行,是由結腸壁內靜脈叢匯集成小靜脈,在腸系膜緣匯合而成。伴隨右半結腸動脈的有結腸中靜脈,結腸右靜脈和回結腸靜脈,這些靜脈合成腸系膜上靜脈,入門靜脈。左半結腸靜脈經過乙狀結腸靜脈和結腸左靜脈入腸系膜下靜脈,經脾靜脈**入門靜脈。
(三)結腸淋巴系統(tǒng) 結腸內有豐富的淋巴組織,是腸道免疫的**道防線,但分布多少不同,回盲部最多,乙狀結腸次之,降結腸最少。結腸淋巴系統(tǒng)分壁內叢、中間叢和壁外叢淋巴管。 壁內叢 – 包括結腸粘膜、粘膜下層、肌間和腹膜下淋巴網。由小淋巴管互相交通,并與上方和下方淋巴網相連。
中間叢 – 是連接壁內叢和壁外叢的淋巴管。 壁外叢 – 包括結腸壁外的淋巴管和淋巴結。淋巴結有四種: (1)結腸上淋巴結,處于結腸壁漿膜下方,或在腸脂肪垂內,沿結腸帶較多,特別在乙狀結腸內顯著; (2)結腸旁淋巴結,在結腸系膜內,沿邊緣動脈的末稍動脈分布; (3)中間淋巴結,分布在結腸動脈與腸系膜上下動脈的主要分支之間; (4)主(**)淋巴結,分布在由主動脈起點的腸系膜上下動脈周圍 。 結腸各部淋巴流向有一定順序,常由壁內叢→壁外叢→結腸上淋巴結→各結腸動脈附近的中間淋巴結→**淋巴結。
結腸各部淋巴管通常沿其結腸血管分別匯入有關的中間淋巴結。 (四)腸道微菌群(intestinal micraflora) 人體胃腸道內存在大量不同類型和含量的各種細菌。正常腸道微菌群含有400-500種不同種類的細菌,在腸總內容物中約占1/3重量,具有重要功能和代謝活力。胃內細菌很少,多為格蘭氏陽性菌和厭氧菌。
近端小腸細菌類型和數量與胃內相似。延小腸向回腸末端延伸,細菌數量不斷增加,當通過回盲瓣即達到結腸后,細菌數量急增,由102-103個/g腸內容物急增至1010-1012個/g腸內容物,以厭氧菌為主,約占90%。厭氧菌在人體內具有為宿主節(jié)省能量的作用,即通過其發(fā)酵作用,使未消化的食物轉化為短鏈脂肪酸,而被結腸吸收利用。
結腸細菌還可利用食物殘渣合成維生素的功能,例如可合成維生素B1、B2、B6、B12、K、葉酸和泛酸等。這些細菌還能產生各種酶例如β-葡萄糖苷(酸)酶、硝基還原酶、偶氮還原酶、7α-脫氫酶、和膽固醇脫氫酶等,可作用大腸內某些內容物或成分,有時會生成致癌物質,誘發(fā)大腸癌的發(fā)生,但細菌產生的某些酶會使通過胃及小腸未降解的前體*物或某些輔料酶解,從而使母體*物釋放并吸收。 (五)結腸的生理功能 除具傳輸和貯存食物殘渣及提供微菌群的生長環(huán)境等功能外,結腸亦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結腸的吸收功能主要是吸收水份和電解質(Na+、Cl- ),并能調節(jié)電解質的濃度。部分脂肪水解產物亦可被結腸,尤其是升結腸的吸收細胞吸收,在細胞內形成乳糜微粒,釋放至固有膜。結腸各部位吸收能力大小不一,右(升)結腸的吸收能力**,依次為橫結腸、降結腸。病理因素如結腸炎,會降低結腸對水和鈉離子的吸收能力。
一般而言,結腸本身因不產生酶,其消化功能如前所述,是指細菌的消化作用。 一般認為,大多數*物均可經小腸很好吸收,若大部通過小腸未被吸收而進入大腸,則認為該*不會有很好的吸收,但有人證明一些主要通過被動吸收轉運的*物例如氧烯洛爾、美托洛爾、5-單硝酸異山梨醇酯、雙氯芬酸鈉及格列本脲等[9]在大腸的吸收速度與小腸相似。一些具有腸肝循環(huán)的親脂性維生素及膽鹽和某些甾體均顯示滿意的結腸吸收[10]。
由于大腸與小腸相比,吸收面積較小,為此有研究者[11]假設在結腸膜壁上具有多孔結構或可穿透的部位,就象派伊爾氏淋巴集結(Peyer\’s patches)那樣的或稱之為吸收窗的部位,以此來解釋某些*物如維拉帕米在結腸有驚人好的吸收。除以上解釋外,結腸相當大的脫水流通量(溶劑牽引力)促進水溶性*物的吸收也是不能排除的。 結腸的pH環(huán)境及轉運時間等對結腸靶向給*功能的發(fā)揮會起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