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晉祠景點介紹

太原晉祠景點介紹

太原晉祠景點介紹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太原晉祠景點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太原晉祠景點介紹 晉祠現(xiàn)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

這里殿宇、亭臺、樓閣、小橋、古樹互相映襯,山環(huán)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fēng)景十分優(yōu)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馳名中外。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的有:圣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 侍女像 圣母殿是晉祠的主體建筑。殿內(nèi),除圣母居中端坐外,旁有42尊侍女像。

她們有的灑掃,有的梳妝,有的奉飲食,有的侍起居,還有音樂歌舞,文印翰墨等,各有所司。盡管她們職務(wù)不同,但都長期禁錮在宮廷之中,其哀怨、慍怒、厭倦和抑壓之情,在她們的面部都有著細膩生動的刻劃。在我國古代泥藝術(shù)中是比較罕見的作品。

奉圣寺 全稱十方奉圣禪寺,在晉祠的最南部。這里曾是唐代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有掛甲樹仍立于院中。奉圣寺北有舍利塔,高38米,為七級八角形,每層四面有門,并繞以琉璃勾欄,可供憑倚,登塔遠望,晉祠全景盡收眼底。

村莊、田野一覽無遺。 金人臺 古稱蓮花臺。在晉祠中軸線會仙樓正西。

因臺上四隅各鑄鐵人一尊,亦稱鐵太尉。臺正方形,四周砌欄桿,正中設(shè)琉璃瓦小焚帛爐樓,高約4米。 四隅金人以西南隅為**,其胸前有“北宋紹圣四年鑄”銘文,西北隅鐵人為次年所鑄,頭為明永樂二十一年補造;東南隅為北宋元祐四年鑄造,東北隅為1913年補鑄。據(jù)《太原縣志》載,祠為晉水源頭,故鎮(zhèn)以金神,為防水患。

魚沼飛梁 在晉祠圣母殿前,北宋時與圣母殿同建。魚沼為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橋曰“飛梁”,亦稱“板橋”,其結(jié)構(gòu)為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礎(chǔ)為寶裝蓮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襯托橋面,東西平坦連接圣母殿與獻殿,南北兩翼下斜至岸邊。 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欄圍護可憑依。形制特殊,橋東月臺上有鐵獅一對,神態(tài)勇猛,造型逼真,鑄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難老泉 出自懸甕山下的斷巖層,素有“晉陽**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并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shù)萬畝稻田。 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贊美難老泉的詩。難老泉上有水母樓,是晉源神祠。

祠內(nèi),水母端莊秀麗,據(jù)甕而坐,她束發(fā)未竟,神態(tài)自若。 齊年柏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

北宋文學(xué)家歐陽修在幾百年以前,就曾以“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的詩句來歌頌它的古老、蒼勁;刻于周柏旁的明末書畫家傅山先生的題詞“晉源之柏**章”,更加渲染和烘托了它頑強的生命力。 獻殿 在晉祠內(nèi)魚沼飛梁之前。原為祭祀圣母,供獻禮品的場所。

金在定八年(1168年)創(chuàng)建,經(jīng)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 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歇山頂,琉璃雕花脊,梁架為徹上露明造,斗拱簡潔,出檐深遠,前后當心間辟門,其余各間在檻墻之上安置欞柵欄,外觀酷似涼亭,但整體結(jié)構(gòu)輕巧穩(wěn)固。 《晉祠之鉻并序》碑 在晉祠貞觀寶翰亭內(nèi),是貞觀二十年(646)唐太宗李世民撰并書寫的。碑高1.95米,寬1.2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書法骨格雄健,筆力奇逸,含有王羲之書法之神韻,是書法藝術(shù)中的珍品,可謂行書楷模。

介紹太原晉祠

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

祠內(nèi)有幾十座古建筑,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色。

晉祠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1961年3月,晉祠被國務(wù)院公布為**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公布為**批**AAAA級別旅游景區(qū)。

歷史文化
晉祠創(chuàng)建于西周(前11世紀)時期,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集約載體。
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guī)模。

后經(jīng)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歷經(jīng)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guī)模。其中于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shù)之典范?,F(xiàn)存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別是主體建筑圣母殿被譽為**古代建筑史上**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筑實例。

保存在圣母殿內(nèi)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chuàng)了雕塑藝術(shù)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雕塑史上**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也是**雕塑史上的罕見精品。
晉祠創(chuàng)建年代久遠,所處地理位置優(yōu)越,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了**古代政治、經(jīng)濟、建筑、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lǐng)域的發(fā)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xué)和鑒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代表性的**實例,也是**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筑藝術(shù)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

太原晉祠介紹 太原晉祠簡介

1、晉祠,原為晉王祠(唐叔虞祠),為紀念晉(汾)王及母后邑姜而興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的晉水之濱,祠內(nèi)有幾十座古建筑,環(huán)境幽雅舒適,風(fēng)景優(yōu)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shù)聞名于世。

2、是集**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shù)為一體的**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shù)中心。

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太原晉祠介紹一下

?晉祠,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祠鎮(zhèn),其文化遺產(chǎn)價值獨特,是**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

祠內(nèi)有幾十座古建筑,具有漢文化特色。

晉祠是集**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shù)為一體的**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shù)中心。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1961年3月公布晉祠為**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公布為**批**AAAA級別旅游景區(qū)。
歷史文化
晉祠創(chuàng)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紀),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集約載體。

1500年前在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guī)模。后經(jīng)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歷經(jīng)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guī)模。其中于公元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shù)之典范。

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別是主體建筑圣母殿被譽為**古代建筑史上**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筑實例。保存在圣母殿內(nèi)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chuàng)了雕塑藝術(shù)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雕塑史上**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也是**雕塑史上的罕見精品。
晉祠創(chuàng)建年代久遠,所處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然景色幽美。

晉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了**古代政治、經(jīng)濟、建筑、園林百科、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lǐng)域的發(fā)展變化,晉祠的歷史、藝術(shù)、科學(xué)和鑒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shù)相結(jié)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代表性的**實例,也是**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筑藝術(shù)寶庫中一份最珍貴的遺產(chǎn)。

建設(shè)沿革
晉祠正門的匾額
● 南北朝——隋朝
南北朝天保年間(550年-559年),文宣帝高洋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筑池塘”。讀書臺、望川亭、流杯亭、涌雪亭、仁智軒、均福堂、難老泉亭、善利泉亭等都始建于這個時期。

自高洋以下皆續(xù)有修繕。
隋開皇六年(581年-586年),在祠區(qū)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引晉水灌溉稻田,周回41里。
● 唐朝——金朝(唐、宋是晉祠發(fā)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晉祠,撰寫碑文《晉祠之銘并序》,并又一次進行擴建。
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年-983年),宋太宗趙光義在晉祠大興土木,修繕竣工時還刻碑記事。

天圣年間(1023年-1032年),宋仁宗趙禎于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并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圣母殿。
宋哲宗元祐、紹圣年間(1086年-1098年),鑄造鐵人、筑蓮花臺以壯威儀。元祐二年(1087年),太原府社頭呂吉等人獻圣母殿檐柱木雕盤龍六條和圣母座物。四年(1089年),鑄金人臺東南隅鐵人一尊,現(xiàn)存鐵人系民國15年(1926)補鑄。

紹圣四年(1097年),鑄金人臺西南隅鐵人一尊。五年(1098年),鑄金人臺西北隅鐵人一尊。東北隅鐵人早毀,于民國2年(1913年)補鑄。
宋徽宗崇寧中(1102年——1106年),重修圣母殿,賜號“慈廟”。

政和元年(1111),重修苗裔堂。八年(1118),鑄魚沼飛梁鐵獅子一對。
金大定八年(1168年),更在飛梁大東,增建獻殿,專為圣母子貢獻祭品。

面寬3間,深2間。
● 元朝——清朝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唐叔虞祠內(nèi)建筑,勘定晉祠四周地界。弋殷撰《重修汾東王廟記》。

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僧洪治禪師重修奉圣寺。
元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年),重修苗裔堂。
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王思誠任河?xùn)|山西道(宣慰司),整修晉祠。次年,太原**,波及晉祠,乃重修圣母殿。

三年(1343年),石刻《孔子步趨圖》,置于清華堂。
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修雨花寺,正殿三間,左右配殿各三間。二年(1369年),加封圣母為“廣惠顯靈昭濟圣母”。

三年(1370年),創(chuàng)建仙翁閣,又稱紅閣。
明永樂十年(1412年),僧圓覺禪師來奉圣寺,增建觀音堂,鑄圣母殿左鐘。十四年(1416年),建上生寺,正殿三楹,東西配殿各三閣。二十一年(1423),補鑄蓮花臺西北隅鐵人頭。

明天順元年(1457年),圣母殿右側(cè)鑄造大鐘一口。五年(1461年),山西巡撫茂彪修葺晉祠,刻《重修晉祠碑記》。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圣母殿立《御制祭文》碑。

明正德六年(1511年),重修苗裔堂。八年(1513年)補鑄西北隅鐵人脛部?。

太原晉祠公園景點簡介 晉祠公園詳細資料

1、晉祠公園位于太原市區(qū)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晉祠是具幾十座古建筑的**古典園林游覽勝地。

環(huán)境幽雅舒適,風(fēng)景優(yōu)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shù)聞名于世。

游晉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臺起,經(jīng)會仙橋、金人臺、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圣母殿。 3、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岳祠、關(guān)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fēng)軒、三臺閣、讀書臺和呂祖閣。

這一組建筑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圣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臺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fēng)韻。

4、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圣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nèi)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