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一)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以發(fā)展語言為目的的指導思想來組織教學,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xiàn)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運用插圖——動情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詞語的理解開始的。

學生只有準確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內(nèi)化的基礎。利用課文插圖可以有效地幫助低年級學生形象地理解語言,有利于詞語的積累。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我先讓孩子們觀察長勢很好的小葫蘆插圖,讓他們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蘆,然后我再讓他們讀讀文中作者描寫小葫蘆的相關句子,對比感悟作者遣詞用句的準確、巧妙,從而感悟、積累優(yōu)美語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樣圖文結合,孩子們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蘆的可愛,自己的內(nèi)心燃起了對這棵葫蘆的喜愛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體會到文中種葫蘆人對自己所種葫蘆的深愛情感。

為后面的感情朗讀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導作用。 二、憑借語言——融情。 語言作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質(zhì)外殼與思想內(nèi)容應當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

語言不可能不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總帶有一定的情感。眾所周知,語言的習得,要經(jīng)過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因此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必須要借助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聯(lián)想、去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為積累和運用語言打基礎。

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鍵詞、關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體驗——抒情。 角色表演是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活動。

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也就是情感“蓄積”的過程。根據(jù)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過角色表演把“蓄積”的情感盡情地抒發(fā)出來。角色體驗的過程,伴隨著思維的過程,語言內(nèi)化、錘煉、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情感豐富的過程。我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演一演的情境: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種葫蘆的人和鄰居之間的對話、動作、神情,學生在與伙伴的愉快合作中,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個性化思維發(fā)展。

從而能把課堂教學推向了**,同時把全體學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 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比如:在給種葫蘆的人如此愛葫蘆,請你給他起個“雅稱”時,有一個孩子起名“葫蘆迷”,可以說起的恰到好處,這時我激勵性的語言就顯得比較蒼白。

還有在學習“盯”時,我也應讓學生在說一說為什么用“盯”不用“看”?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百科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比如在比較陳述句和反問句時,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是反問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二)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蘆》是小學教科版第四冊快樂讀書屋三的一則寓言課文。講的是從前有一個人種葫蘆,不知道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

課題是種葫蘆人說的話,這句話正是他的錯誤所在,也是沒有收到葫蘆的原因。 設計意圖: 1、關注學生的情緒體驗。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的課堂,學生飽滿的情緒是進行自主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講,更要通過多種自然活潑的形式,不斷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yǎng)他們熱愛語文的情感。本課我試圖通過指導觀看色彩鮮艷的圖畫(包括課文插圖,多媒體動畫等)、進行分角色朗讀、使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把有趣的東西學得更有趣。 2、加強讀書實踐。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在于接受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而在于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課的教學形式“以讀為主,讀讀議議”,一節(jié)課的大部分時間是學習的讀書交流活動。

教師則是一名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讓讀書活動在有序、有質(zhì)中推進。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 通過故事,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學習較為深入地看問題。

4.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于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學習較為深入地看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詞語盤點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不能將事物的各方面割裂、孤立來看。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詞語盤點,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詞語盤點 【葫蘆】 〖理解〗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葉子互生,心臟形,花白色。

果實中間細,像兩個球連在一起,表面光滑,可做器皿,也供玩賞。

②這種植物的果實。 【賽過】 〖理解〗 勝過。 〖例句〗 這些小姑娘做起事來賽過男孩子。 【鄰居】 〖理解〗 住處接近的人或人家。

〖搭配〗 看望鄰居,幫助鄰居;剛來的鄰居。 〖例句〗 我們和鄰居相處得很好。 【奇怪】 〖理解〗 ①不平常的。

②出乎意料,難以理解。 〖搭配〗 并不奇怪,感到奇怪;奇怪的想法,奇怪的現(xiàn)象。 〖例句〗 ①這種野獸長得真奇怪,我過去從未見過。

②這次沒考好并不奇怪,因為你最近迷戀上**了。 【近義詞】 奇怪──奇異、奇特 雪白──潔白、純白 【反義詞】 雪白──漆黑 奇怪──平常 賽過──不如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生字的出示與感知: ⑴出示課題,認識“葫、蘆”二字,告訴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⑵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

⑶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生字的識記: ⑴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⑵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⑶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⑴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葫蘆花 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哇──(蛙)──(娃)──(洼) 盯──(丁)──(頂) ⑵鞏固會寫的字: 誰讀得準?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誰會發(fā)現(xiàn)? 同結構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掛、哇 誰會看?(觀察老師范寫,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寬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從上到下的字:言、每 誰寫得好? 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橫長,下面兩橫短;“每”字的筆順是,每。 二、朗讀感悟 1、帶著問題通讀全文: 標出段的序號,找出與所提問題有關的段落多讀幾遍。

2、朗讀理解**段: ⑴他種的葫蘆長得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⑵指導朗讀以上句子。 ⑶可愛的小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⑷學生朗讀**自然段。

3、朗讀理解**一段: ⑴種葫蘆的人得到葫蘆了嗎?從哪一段可以看出來? ⑵齊讀**一段,質(zhì)疑。 4、小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找課文里的語句讀一讀。 ⑵朗讀比較以下句子的語氣有什么不同,體會每組的兩句話意思是一樣的。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⑶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

⑷從對話中,你感覺到什么? 5、整體欣賞感悟: 多媒體配樂朗讀全文。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 ⑴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 ⑵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三、實踐活動 在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課文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有**,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一個鄰居看見了,對他說:“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二年級上語文期末檢測卷一那個人種了一顆葫蘆那個人是指?

指人的懶惰心理,還有就是只看結果忽視細節(jié)的那種人。
短文中的這個人只想要葫蘆,但是對于有害的蚜蟲置之不理,認為自己沒有必要為葫蘆之外的事情勞煩自己,所以就放任了蚜蟲。

殊不知這些蚜蟲傷害的是葫蘆架的根本,變黃的葉子不能為葫蘆提供養(yǎng)分,**也就導致了葫蘆的枯*,這個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葫蘆。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包括2017版)第14課的課文。文章講述了一個人一心想要心愛的小葫蘆長大,認為葉子上的蚜蟲與葫蘆毫無關聯(lián),毫不在乎。
最終葫蘆被蚜蟲蛀了,他的愿望也落空了。故事告訴我們:事物與事物之間關系密切,不可為追求結果而不在乎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