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有什么習俗
中秋節(jié)有什么習俗
中秋節(jié)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作為**的民俗節(jié)日之一,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文化特色,除過賞月、吃月餅以外,還有很多民間習俗:
中秋節(jié)的習俗
1、【祭月】
在我國民間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即祭拜月神。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這**,家家戶戶都要設香案,擺上月餅、蘋果、花生、西瓜、石榴等祭品,其中各式月餅以及西瓜是**不可缺少的,西瓜還需要切成蓮花形,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出來的方向,然后點燃紅燭、高香,在長輩的率領下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神,然后由家庭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家庭主婦在切月餅時一定要預先按照家庭人數(shù)來分切,在家的和不在家的,都要算在一起,切的時候不能多切,也不能少切,而且大小、形狀要一樣。
此后再由家庭主婦向在場的家庭成員分發(fā),先長輩、后晚輩,出門在外的留一份。這象征著家庭團圓,幸福美滿。
2、【燒塔】
中秋夜燒塔。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
民間還有賽燒塔規(guī)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fā)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反抗殘暴統(tǒng)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現(xiàn)代人們則以“燒塔”來祈求稻谷節(jié)節(jié)飽滿,家里紅紅火火,親朋平平安安。江西、廣州等地仍沿襲這一習俗。
3、【吃月餅】
月餅是久富盛名的**傳統(tǒng)糕點之一,每逢中秋佳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月餅,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節(jié)日習俗已有上千年歷史。
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著吃,吃了月餅合家大團圓,象征家庭團圓、鄰里和睦、人人和諧相處。
在我國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于中秋節(jié)所食,據《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jié)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看到最早有關月餅的歷史記載。
到了宋代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大文豪、詩人蘇東坡在詩中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4、【吃桂花糕】
中秋節(jié)吃桂花糕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秋節(jié)大多是在農歷十月份,而十月份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jié),此時的桂花香氣濃郁,很適合用來做成香甜軟糯的桂花糕,而且有些人家還會釀制一些桂花酒,具有獨特的桂花香。
其次,桂花爛漫之際,也是秋收之際,此時人們喜歡采一些桂花來做糕點,并且以品嘗桂花糕來表達對秋天的感謝,感謝秋天的豐收,分享豐收的喜悅和美好。而且桂花的花瓣是十分緊湊且外形優(yōu)雅,寓意著收獲和美好,所以中秋節(jié)吃桂花糕也象征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總的來說,中秋節(jié)吃桂花糕有兩個原因,一是此時桂花香氣正盛,做成桂花糕口感好;二是桂花寓意著收獲和美好,所以人們會在此時吃桂花糕,表達心中的追求。
5、【觀潮】
中秋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蘇軾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直至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中秋節(jié)**特色的民俗活動。
6、【游火龍】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jié),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
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
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fā)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fā)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瘕埵且苑Q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7、【賞月】
在中秋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中秋節(jié)是**人合家團圓的美好日子,每年這**,離家的游子,不管多忙都要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這便是中秋真正的意義所在。
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jié),又稱祭月節(jié)、月光誕、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拜月節(jié)、月娘節(jié)、月亮節(jié)、團圓節(jié)等,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jié)”的節(jié)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jié)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夏歷八月十六。
中秋節(jié)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jié)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jié)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jié)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
在二十四節(jié)氣“秋分”時節(jié),是古老的“祭月節(jié)”,中秋節(jié)則是由傳統(tǒng)的“祭月”而來。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xiàn)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jié)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中秋的習俗有哪些
.祭月(拜月)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zhòng)”秋暮夕月\”的習俗。
夕月,即拜祭月神。
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qū),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愿。
祭月作為中秋節(jié)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xù)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xiàn)代人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態(tài)。2.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jié)俗。
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jié)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jié)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
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shù)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
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3.賞月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xiàn)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4.追月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歷八月十五,興猶未盡,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xù)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云:\”粵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中秋節(jié)有哪些習俗?
關于中秋節(jié)的習俗 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一、關于中秋節(jié)風俗: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
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后的**?!《?、關于中秋節(jié)風俗:吃月餅 閑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jié)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于月餅的記載。
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
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后業(yè)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
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tǒng)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jiān)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shù)胤窖缘闹C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三、中秋節(jié)風俗:玩月 中秋玩月,今人稱之為賞月,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
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樓,貪者多寄圩酒樓,好游者則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備核肴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除了貴族和民間玩月的情況,此外還有賞游型的玩月。唐李涉《中秋夜君山臺望月》詩:“大堤花里錦江前,詩酒同游四十年。不米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月當天。
”這是登山玩月的佐證。明《江南志書》記載:常熟縣八月望日“游人操舟集湖橋望月?!边@是泛舟玩月的佐證。當然,古人玩月,并不僅僅是只玩賞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連帶在一起觀賞,比如**的景觀--盧溝曉月、三潭印月等,無疑都是人們中秋玩月的絕好所在。
四、中秋節(jié)風俗: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并未滿足,于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jié)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jié)俗。
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jié)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樹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shù)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笨磥韽墓胖两裰星锶紵糁灼湟?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
五、關于中秋節(jié)風俗:玩兔兒爺 近人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中,記述了一位叫榮兒的宮女講述的故事。當時正是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這位太后慌亂之中亦未忘舊禮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舉行了祭月之禮。故事說,“晚飯后按著宮里的習慣,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陰君’。
這大概是沿著東北的習慣‘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罷,‘太陰君’是由每家的主婦來祭的。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里搗*),插在香壇里。香壇是一個方斗,晉北的斗不是圓的,是方的。街上有時偶然聽到晉北人唱‘圓不過月亮方不過斗,甜不過尕妹妹的溫柔。
’可見,晉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滿新高粱,斗口糊上黃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著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給祭兔時做的。
還有兩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
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什么?
中秋節(jié)是**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所以叫中秋節(jié),是因為中秋節(jié)時間為農歷8月15日,8月份是秋季的一半,而十五又是一月的一半。中秋節(jié)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作為**的民俗節(jié)日之一,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文化特色。
中秋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