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建三峽 建三峽的原因

為什么要建三峽 建三峽的原因

1、 建三峽大壩的目的是:防洪、發(fā)電、航運、養(yǎng)殖、旅游、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的百科水利樞紐,在發(fā)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

三峽大壩建成后,形成長達600公里的水庫,采取分期蓄水,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

2、工程竣工后,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可充分發(fā)揮其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干作用,并將顯著改善長江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將發(fā)揮防洪、發(fā)電、航運、養(yǎng)殖、旅游、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電站無法比擬的。

為什么修三峽大壩?

為什么要修三峽 三峽大壩的修建帶來了哪些益處: **,三峽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是非常典型的東南季風氣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勻,長江從宜賓到武漢也是地上河,過去兩千年的統計不到十年發(fā)一次洪災,98年洪災大家還是記憶猶新。

三峽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調節(jié)庫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標準,而且還可以有效地延緩河流淤積。

長江處古洪水災區(qū),頻繁到約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強勁。三峽建壩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確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 洪區(qū)分洪,可避免發(fā)生毀壩的危害。歷史將證明:長江三峽工程,是直接確保中下游防洪體系內近2300萬畝耕地和1500萬**生命財產及京廣、京九鐵路大動脈安全的守護神。

**的歷史就是治河的歷史,洪水不治無法使國得到安定。也就是說沒有三峽工程,三峽工程在論證的時候,其它方面都還是可以替代的,唯獨防洪不可替代的。 第二,三峽工程可以發(fā)電,182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和847億千瓦時的年發(fā)電量均居世界**。

三峽建壩后,滔滔江水為三峽水電站做功,發(fā)電,并為三峽至葛洲壩區(qū)間的航運梯級進行反調節(jié),再為葛洲壩水電站做功發(fā)電,以至三峽和葛洲壩年均總發(fā)電量將達1050億度。若每度電價0.1 元,則年度創(chuàng)現值105億元。三峽水電站地處我國腹地,至全國各大負荷中心的輸電距離均約在1000公里內,是未來全國各大電網聯網中心。

電網聯網后,既可與全國的火、水、核電互補,又能大大提高電網運行質量和效益。因此,三峽水電站,將是我國未來的電力調度中心。 第三,三峽大壩的修建給長江上游的航運帶來了便利。

三峽工程修建對交通不便,經濟發(fā)展比較落后的庫區(qū)應該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灘險一百多處,單航段幾十處,重載貨輪需牽引段也有好幾十處,年單向航運能力不足1000萬噸。而三峽建壩后,將淹沒所有灘險、單航段和牽引段,航道擴寬很多,萬噸級船隊將通江達海,航運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單向航運能力將超5000萬噸。

那么,橫貫中華東、西大地黃金水道的形成,對發(fā)展和繁榮長江兩岸至沿海地區(qū)經濟,是非常有利的。第四,三峽大壩的修建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三峽大壩號稱“世界**壩”,它的建成預示著我國水利建設進入****水平,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峽為什么要建大壩? 深有同感巴東三峽 是歷史留給人們的財富 應該保留 保護 但卻破壞 真的很傻當他們知道 自然報復降臨 一切都已晚三峽 流域 從古到今 幾百年 幾千年 怎么能說改就改? **三峽大壩是誰同意建的,**為什么建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當今世界**的水利發(fā)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游區(qū)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筑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2309m,壩高185m,工程總投資為4954.6億元**幣,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修建成功。 經**防總批準,三峽水庫于2011年9月10日零時正式啟動第四次175米試驗性蓄水,至18日19時,水庫水位已達到160.18米。2012年7月23日,三峽樞紐開啟7個泄洪深孔泄洪。上游來水流量激增至每秒4.6萬立方米。

2012年7月24日,三峽大壩入庫流量達7.12萬立方米/秒,是三峽水庫建庫以來遭遇的**洪峰。 大壩利處:防洪;發(fā)電;蓄水北調;促進航運。弊端:下游洄游魚類與長江特有魚類受到一定影響;突發(fā)地質災害增多;微**明顯增加。

同時,三峽大壩的完工轉移了超過39億立方米的水到海拔175米的高度,根據美國太空總署的計算,這人為的減緩了地球自轉,稱每天都比過去延長0.00000006秒。 建設意義: 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的水利樞紐,在發(fā)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三峽大壩建成后,形成長達600公里的水庫,采取分期蓄水,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

工程竣工后,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可充分發(fā)揮其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干作用,并將顯著改善長江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將發(fā)揮防洪、發(fā)電、航運、養(yǎng)殖、旅游、保護生態(tài)、凈化環(huán)境、開發(fā)性**、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電站無法比擬的。 防洪效益 三峽水庫運行時預留的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削減洪峰流量達27000-33000立方米/秒,屬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航運效益 三峽水庫回水至西南重鎮(zhèn)重慶市,它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年單向通航能力由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稱三峽工程為世界上改善航運條件最顯著的**樞紐工程當之無愧。

抗旱功能 下游大旱,三峽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緩解。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者、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工程院院士鄭守仁介紹說,抗旱功能是三峽水利樞紐新增的一個功能。他說:三峽工程設計時只有防洪、發(fā)電、航運和供水功能。

補水功能是考慮到下游兩岸的居民和生產用水,但現在看來還要滿足抗旱用水。這部分水量需求比較大. 如今,三峽工程17年工期已經全面完成,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展現雄姿。尤為可喜的是,三峽建設者不僅創(chuàng)造了水電建設史上的多項世界記錄,而且把住了質量關,已竣工的單元項目質量評定全部合格。 **三峽大壩是誰同意建的: 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 新**成立后,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guī)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準興建,這是有**、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zhàn)準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于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并進入實施階段。 1993年9月27日,**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 為什么要建立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的作用是什么 ?。

為什么要把三峽大壩建在三峽

建設三峽大壩的首要目的是為了減少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洪澇災害。其次還可以起到發(fā)電,航運,旅游等目的。

因此在選址的時候要考慮有沒有較大的蓄水庫容,當庫容足夠大的時候才能在洪水期間蓄積較多的上游來水,從而減輕中下游的洪水水量。

其次還要考慮大壩的建設區(qū)域落差大這樣才能起到發(fā)電的作用。1,三峽的位置在長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處,可以充分對中下游達到徑流的調蓄目的。并且改善了上游地區(qū)的航運條件。2,三峽位于我國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交匯處,地勢落差大,水能豐富,發(fā)電量大。

3,三峽以上部分蓄水庫容大4,峽谷地區(qū)河谷狹窄,建設大壩的工程量小。主要是以上幾點,當然還有考慮到一些**經濟因素,比如建設水庫淹沒的農田村莊,或者是需要進行遷移的人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