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分幾個區(qū)域?

世界地理分幾個區(qū)域?

世界主要大國從地理上可區(qū)分為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地理區(qū)域。
“聯(lián)合國地理方案”將世界劃分為若干宏觀地理區(qū)域和地理亞區(qū)。

方案中列出的宏觀地理區(qū)域范圍大致相當于各大洲,即把除了南極洲外的世界分為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地理區(qū)域。

在**地理區(qū)域以下,又分為22個地理亞區(qū)。在**宏觀地理區(qū)域之下、22個地理亞區(qū)之上還有其他地理區(qū)域,通常是由若干個地理亞區(qū)組成,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qū)、北美洲三個大地理區(qū)域。

擴展資料:
**(Asia)是亞細**的簡稱,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的洲,人口最多的一個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教、***的發(fā)源地。

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
歐洲(Europe)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歐洲位于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歐洲的面積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2,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的一個洲,還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僅次于**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屬歐羅巴人種,是人種比較單一的大洲。

大洋洲(Oceania),面積最小的大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
非洲全稱為阿非利加洲(Africa)。位于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為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10.325億)。

亞美利加洲(America)分為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和南亞美利加洲(South America),位于太平洋東岸、大西洋西岸。美洲位于西半球,位于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北瀕北冰洋,南與南極洲隔德雷克海峽相望。
**洲中**的是**,第二大的是美洲,第三大的是非洲,第四大的是歐洲,最小的是大洋洲。

各大洲代表性**:
1、**代表性**:**,日本,印度。
2、歐洲代表性**:英國,德國,意大利,法國,***。
3、非洲代表性**:埃及,南非,剛果。
4、美洲代表性**: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

5、大洋洲代表性**: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

世界地理分區(qū)的名稱是什么

世界地理分區(qū)的名稱是:1、東亞2、***3、南亞4、中亞5、西亞和北非6、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7、歐洲西部8、歐洲東部和北亞9、北美地區(qū)10、拉丁美洲11、大洋洲12、南極洲北亞應是獨立分區(qū),但因為全部屬于***,所以在講分區(qū)地理時合并在8、歐洲東部和北亞里講,看起來就是12個分區(qū)。

世界地理區(qū)域的劃分

**,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吉爾吉斯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索馬里,南非,安哥拉德國法國意大利***白***烏克蘭亞:北亞有兩個定義。其中一個定義,是指*****部分,主要是指西伯利亞、以及阿爾泰山脈以北的地區(qū),占**面積的三分之一。

過去亦有將蒙古包括入北亞的范圍內(nèi)。

另一個定義,是指東北亞,即大中華圈加上日本和韓國,甚至蒙古。這是一個商業(yè)上相對***的地理劃分。一般來說,以前者比較普遍。

世界地理區(qū)域共劃分為多少個地區(qū)?分別是哪些?

地理區(qū)域一共分為13個:歐洲西部歐洲東部和北亞中亞東亞西亞南亞***大洋洲南極洲北美拉丁美洲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球五帶: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五帶的劃分帶是個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

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

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五帶的劃分,是根據(jù)兩條天文線:回歸線和極圈,即南北緯23°26’和66°34’兩條線。前者是太陽回歸運動的南北極限,為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后者是極晝極夜的界線,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這兩條線之和為90°,具有互補性,取決于現(xiàn)代的黃赤交角值。

各帶的特征熱帶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占地表面積的39.8%。有直射陽光,終年常夏無冬,晝夜長短變化小,白晝長為10時35分~13時25分。溫帶天文上的中緯地帶,百科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

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占地表面積的51.9%。這里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xiàn)象,四季分明,晝夜長短變化大,白晝長的變化幅度為2時50分到24時。寒帶天文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到90°之間。

南北寒帶各跨緯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積的8.3%。太陽高度角小,終年無夏。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其持續(xù)時間在極圈為一日,在兩極為半年。

五帶的成因五帶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轉,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的鉛垂線有23°26’的傾斜,而且傾斜方向不變,因而導致太陽直射點徘徊于南北緯23°26’之間。這樣,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產(chǎn)生晝夜長短變化,在極圈內(nèi)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另一方面,產(chǎn)生了氣溫高低變化,使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這是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極逐漸變小的結果,**形成了地球五帶。

世界地理分區(qū)的名稱是什么?

聯(lián)合國世界地理區(qū)域劃分表

中部非洲 Middle Africa
北部非洲 Northern Africa
南部非洲 Southern Africa
西部非洲 Western Africa
加勒比地區(qū) Caribbean
中美洲 Central America
南美洲 South America
北美地區(qū) Northern America
中亞 Central Asia
東亞 Eastern Asia
南亞 Southern Asia
*** South-Eastern Asia
西亞 Western Asia
東歐 Eastern Europe
北歐 Northern Europe
南歐 Southern Europe
西歐 Western Europe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美拉尼西亞 Melanesia
密克羅尼西亞 Micronesia
波利尼西亞 Polyne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