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和刺豚怎么分別
河豚和刺豚怎么分別
1. 河豚,俗稱\”氣泡魚\”、\”吹肚魚\”、\”河鲀魚\”、\百科”蛤乖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廣東)、\”雞泡\”(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鲅魚\”。古時稱\”肺魚\”。
一般泛指鲀形目中二齒鲀科、叁齒鲀科、四齒鲀科以及箱鲀科所屬的魚類。
河豚為暖溫帶及熱帶近海底層魚類,棲息于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shù)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當遇到外敵,腹腔氣囊則迅速膨脹,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借以自衛(wèi)。
2.刺豚,又稱小硬顎魚。最長約90厘米,和河鲀是近親,腹部有一大大的氣囊,大多生活在熱帶的近海處。全身長滿硬刺,顏色多為棕色。
代表物種有白腹刺豚和棕腹刺豚(L.wheeleri)。其中,成年的白腹刺豚體形比一般的刺豚小。
刺豚魚–生活在深海珊瑚礁之中一種像刺猬一樣的魚,其身體構造很特殊,在腸子的下方有一個向后擴大成帶狀的氣尖。
遇險時,它會張嘴吸入空氣或者大量海水,接著頭部和腹部就會因此膨脹起來,身上的刺也隨之豎立起來。而它的敵人無從下口,唯有放棄這個多刺的美味佳肴了,因為從任何一個方向下嘴都必然會被刺豚的硬刺扎傷。待危險過后,刺豚再從鰓孔以及嘴中排出空氣或者是海水,使身體恢復正常。
像刺猬一樣的渾身長刺的刺豚魚,是沒有毒可以放心食用的。它味美肉鮮,刺皮曬干還可以入*,可治療腎炎病。是一道養(yǎng)身的好佳肴。
在三亞海鮮店售價很高,它還有一個俗稱三亞當?shù)厝朔Q:\”老虎魚\”。同其他鲀形目魚類一樣,以甲殼類、貝類、幼魚等為食。
河豚就是大巴魚嗎
大巴魚是河豚魚的一種。大巴魚就是河豚。
河豚,為硬骨魚綱鲀科魚類的統(tǒng)稱。
俗稱\”氣泡魚\”、\”吹肚魚\”、\”河鲀魚\”、\”蛤乖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廣東)、\”雞泡\”(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鲅魚\”、“大巴魚“。古時稱“肺魚”。
大在珠三角地區(qū)及長三角地區(qū)。如廣州番禺、昆山的錦溪,周莊一帶出產(chǎn)的巴魚,是河豚魚的一種,通常為暗紋東方鲀的未成熟體,一般認為無毒。
一出水就肚子鼓氣,象個圓球,非常有趣。
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招牌上的“巴魚”,其實是“鲅魚”的筆誤。學名馬鮫魚,在我國大多數(shù)沿海均有分布,體型呈紡錘狀,肉多骨少,做法多樣,甚至能用于制餃子餡,是一種常見的食用海魚。
擴展資料:
民間傳說
根據(jù)《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記載,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時代,長江下游沿岸的人們就品嘗過河鲀,知道它有大毒了。2000多年前的長江下游地區(qū)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吳越屬地,吳越盛產(chǎn)河鲀,吳王成就霸業(yè)后,河鲀被推崇為**美食,吳王更將河鲀與美女西施相比,河鲀肝被稱之為“西施肝”,河鲀精巢被稱之為“西施乳”。
人們品嘗河鲀的習俗比當今日本人還有過之無不及,特別是品嘗河鲀精巢時,對其潔白如乳、豐腴鮮美、入口即化、美妙絕倫的感覺,不知該如何形容,有人聯(lián)想起越國美女西施,于是“西施乳”就在民間傳開了。
龜魚干是什么魚
龜魚干是河豚魚的。河豚魚我們寧海人稱其為龜魚,大概是因為它背上的花紋如龜殼故名之,這魚很有意思,有時魚肚子會鼓起來把身體撐得滾圓所以古代又稱之為肺魚。
河豚魚味道鮮美,蘇南一帶的人叫它為西施乳,用美女西施來形容它的美味,但這魚有巨毒書上說它的內(nèi)血液眼睛等都含有毒素,所以沒有經(jīng)過特殊處理是千萬不可輕易燒制食用的。
分布范圍
河鲀在我國資源極為豐富,**沿海產(chǎn)54種年產(chǎn)量約達300~400萬噸,沿海一帶幾乎全年均可捕獲。在長江珠江則在春夏之間出現(xiàn)汛期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漁業(yè)對象之一。在我國從遼寧至廣東沿海共生活著30多種河鲀,其中的暗色東方鲀進入長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
沒吃過龜魚的能不能吃
北海人把河豚叫做“龜魚”,可能是因為魚身上的花紋形似龜紋而得名。上世紀90年代一個周末,我在冠頭嶺海邊釣上一條,出了水面,魚肚子馬上鼓成一個圓球,口中“滋滋”有聲,殊為有趣。
其腹有肉刺,撫之扎手,吃的過程中也扎舌頭,不習慣的,不勝其煩。
龜魚美味,經(jīng)過文人騷客鼓吹和走車販漿之徒口口相傳,進一步放大,以至“拼*吃河豚”。龜魚有毒是真的,龜魚毒素屬神經(jīng)毒素,可使神經(jīng)中樞和神經(jīng)未梢發(fā)生麻痹,輕則口舌指尖發(fā)麻、眼瞼下垂(瞧不起人的樣子),重則腹痛腹泄、呼吸困難。民間把吃龜魚中毒叫“醉”,可見并不把它太當一回事,既然是醉,總會醒來的嘛。過去治療龜魚中毒,民間通常以穢物灌之,或以雞毛掃喉嚨,目的是催吐,減少攝入,以絕后患。
我有個同事曾說他小的時候在農(nóng)村吃龜魚醉過,被灌穢物,我想這比醉還要難以承受,但能免于一*,又有什么辦法呢?據(jù)說目前治療龜魚中毒有經(jīng)驗有療效。過去,海邊家庭自己烹食龜魚很平常,就和炒肉炒青菜一樣,我曾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家門口收拾一大盆,說家里人多,少了不夠吃。菜場也售賣新鮮龜魚,一般都不大,二三兩一條,但魚販是不賣給講普通話的人的,說“撈佬”不懂做,吃醉了負不起責。
前些年,我女兒有個同學去外地上學,家里是漁民,給準備一大包龜魚干,同學拿著無法,學生宿舍如何烹制?又不敢逆了父母愛心,私下轉贈給女兒,女兒拿回家,面對有可能存在的神經(jīng)毒素,很久也下不了手,**還是選擇了信任,果然美味。吃龜魚海邊有世傳的規(guī)矩:吃龜魚不請客。如果有街坊朋友在座,席中有龜魚又想吃,就要拿出五角或一元錢放在桌上,表示是自己出了錢要吃的,出了問題不得找主人家麻煩。
相傳紅樹林開花的時候龜魚最毒,嘴巴饞的人這時候須特別謹慎,必要時還需忍一忍。平時食用的一般是黃龜、白龜,海里龜魚品種太多,不了解的容易“中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