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珩”的讀音和含義是什么?

“珩”的讀音和含義是什么?

“珩”的讀音是héng,是古代佩玉上面的橫玉,形狀像古代的磬。
出處
1、珩,佩上玉也。

——《說文》
2、楚之白珩猶在乎?——《國語·楚語下》。

注:“珩,佩上之橫者?!?br/> 3、有玱蔥珩。——《詩·小雅·采芑》
擴展資料
相關詞匯
1、珩璜 [ héng huáng ]
指雜佩。
《詩·鄭風·女曰雞鳴》“雜佩以贈之” 毛 傳:“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

” 陸德明 釋文:“珩音衡,佩上玉也;璜音黃,半璧曰璜。” 北周 庾信 《周安昌公夫人鄭氏墓志銘》:“珩璜節(jié)步,藻火文衣?!?br/> 宋 蘇轍 《西掖告詞·曾祖母李氏燕國》:“珩璜之節(jié),動必以時。

” 清 惠士奇 《除夕寫懷》詩之一:“匔匔偕先后,雜佩鳴珩璜?!眳⒁姟?珩佩 ”。
2、白珩 [ bái héng ]
古代佩玉上部的橫玉。

形似磬,或似半環(huán)。
《國語·楚語下》:“ 趙簡子 鳴玉以相,問於 王孫圉 曰:‘ 楚 之白珩猶在乎?’” 韋昭 注:“珩,佩上之橫者。”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下·左史倚相》:“ 圉 之言 楚 國之寶,使知君子之貴於白珩可矣。


3、珩佩 [ héng pèi ]
指雜佩。各種不同的佩玉。
《西京雜記》卷二:“ 昭陽殿 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珩佩之聲?!?南朝 梁 沉約 《俊雅》詩之二:“珩佩流響,纓紱有容。

”《舊唐書·后妃傳上·玄宗貞順皇后武氏》:“法度在己,靡資珩佩;躬儉化人,率先絺綌。

玉的七十二變

以玉作六器,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珪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在**人心中,玉是集結一切美好的象征。

它可以在儀式典禮上顯露磅礴威嚴的氣勢,也可以在美人發(fā)鬢衣衫處托襯花顏靡麗,還是君子奮斗終生的人格化身,玉,跨越了生*和時代的鴻溝,寄托了國人對一切美好的想象。 **人使用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石器時代的玉在先民眼里不是凡物,是巫師上達天聽的媒介。而封建王朝中,玉又成為貴族的心頭好,以不同形式附庸于貴族生活之中,成為等級和身份的象征。 觀察玉器時,我們還常常會看到一些帶玉字部首的字,譬如【琮】、【玦】,從造字就可以看出它們和玉密切相關。

其實一個字,就代表著玉的一種形態(tài);不同的形態(tài),亦有著不同的含義,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的玉文化,認清玉的七十二變。 玉璧 據《爾雅·釋器》記載: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好”就是中孔的直徑,“肉”是由內廓到外廓的尺寸。

根據肉和好的大小關系,可以把玉器分為玉璧、玉瑗、玉環(huán)三種。 它最早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晚期,也是六器中出現最早的玉器。據《周禮·春秋·大宗伯》記載:“以蒼璧禮天。

”可知玉璧是禮天之器,意義非凡。《荀子·大略》中又稱:“問士以璧。”可見玉璧還是天子虛心請教的憑證。

它在良渚文化中最為多見,在墓葬中玉璧和玉琮多環(huán)繞或墊壓在尸骨下,可知其也用于殮尸。因為漢代葬玉風尚大盛,玉璧還出現在棺槨、玉衣、墓室等地,但比起禮器中使用的玉璧,這種玉璧材質差,工藝糙,不可相提并論。 提起玉璧,我們還能想到一件傳說中的寶貝—— 和氏璧 。《韓非子·和氏》中記載,楚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了一塊璞玉,將其獻給楚厲王。

玉人卻說這只是一塊石頭,于是厲王生氣地砍掉了卞和的左腳。武王即位后卞和再次獻玉,卻又被砍去右腳。 文王即位后,卞和抱著璞玉在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淚水流盡后眼里流出了鮮血,文王遣人問詢,卞和說并不是因為遭受兩次酷刑而悲傷,而是悲傷美玉無人賞識,文王讓人打開璞玉,發(fā)現里邊正是一塊稀世美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的故事并未在此終結,楚王以和氏璧向趙國求婚,趙王便擁有了這塊美玉。

秦昭襄王聽說了這件事,提出用15座城池交換。秦強趙弱,秦國的許諾趙王不敢答應,也不敢不答應,于是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談判,藺相如一面談判一面派人將寶玉運送回國,這便是【 完璧歸趙 】的典故。這樣看來,和氏璧雖美,卻屢屢招致禍患,就像《泰坦尼克號》中的“海洋之心”,越是如此,越使得它聲名大噪成為一個傳奇。結合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典故,似乎擁有絕世珍寶是一種不幸。

但其實,海洋之心**的主人大珠寶商溫斯頓屢屢?guī)еw越大西洋,最終都平安無事,后來溫斯頓將其捐獻給**,海洋之心最終被珍藏在華盛頓的史密森研究所??梢娬鋵毶喜o詛咒,天災是一種巧合,**則是因人欲作祟,珍寶無罪。 玉瑗 依前言,孔小于邊的是玉璧,孔大于邊的就是玉瑗,《說文》中則稱其為“大孔璧”。

瑗在先秦文獻中屢被提及,《荀子·大略》中稱:“召人以瑗?!笨梢婅ナ翘熳诱僖姵甲铀弥铩?在璧、瑗、環(huán)三種工藝類似的玉器中,用料越多的地位越高,故而孔小的玉璧在其中最為尊崇,玉瑗次之。

玉環(huán) 孔等于邊的則是玉環(huán),但現在玉環(huán)已經成為了大孔圓形玉器的統稱。 玉環(huán)最早發(fā)現于新石器時代,延至明清仍然受到人們追捧?!盾髯印ご舐浴分蟹Q“反絕以環(huán)”,這是因為“環(huán)”與“還”同音,所以玉環(huán)在當時被用作召回被貶在外的臣屬。 而到了后代,玉環(huán)則成為了一種配飾。

《宋史·輿服志》中有明確記載:“袞冕之制……小授三,結玉環(huán)三?!庇郑骸昂箦∈谌?,間施玉環(huán)三?!庇癍h(huán)的數量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玉玦 《說文》中稱【玦】是一種佩玉,《左傳》中注解【玦】:如環(huán)而缺不連。也就是說,滿者為環(huán),缺者為玦。 玉玦多發(fā)現于新石器時期到春秋戰(zhàn)國的墓葬中,常在*者耳部,可知其為耳飾。亦可作王侯配飾,一則因為玦遇滿則缺,王侯佩戴玦可自戒不可自滿;而則玦諧音“絕”,送之于人則表絕交;三則玦還諧音“決”,表示其有決斷不猶豫。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鴻門宴的故事,昔年范增說服項羽設鴻門宴除掉劉邦,便在席間“舉所佩玉玦以示者三”,意在催促項羽早下殺手。 除了這些說法,也有人認為玦是一種刑罰的標志,是一種符節(jié)器,表示刑罰未滿;或者是射箭時的一個輔助,戴在右拇指上幫助鉤弦。 玉玨與玉玦同音,也是形如環(huán)而帶缺口,區(qū)別在于【玨】是成對的耳飾,玦則是獨立存在的。

玉琮 《周禮》中記載“琮之言宗也,八寸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虛圓以應無窮,象地之德,故以?。

部首不同但都與珍貴的玉石意思相關的字有哪些?

部首不同但都與珍貴的玉石意思相關的字:璜、瓊、瑗、瑄、瑭、玚、瑾、瑪、琰、瑜。
一、璜
拼音:huáng,部首:王,筆畫:15,繁體:璜,五筆:GAMW。

huáng:聲母:h,介母:u,韻母:ang,聲調:第二聲。

釋義:古代一種玉器。
組詞:裝璜、璜臺、琮璜、璜鼎、璜宮、璜佩、球璜、佩璜、玉璜、珩璜。
二、瓊
拼音:qióng,部首:王,筆畫:12,繁體:瓊,五筆:GYIY。

qióng:聲母:q,介母:i,韻母:ong,聲調:第二聲。
釋義:
1、美玉,泛指精美的東西。
2、海南的別稱。

組詞:瓊脂、瓊漿、瓊劇、瓊芝、瓊海、瓊姬、瓊函、瓊都、瓊簪、瓊瑤。
擴展資料:
瓊筆順

1、瓊脂 [ qióng zhī ]?
也叫瓊膠、凍粉、洋菜。植物膠的一種。

從紅藻類的石花菜、江蘺等提取膠質,經凍結、干燥而成。供食用,也用作食品工業(yè)原料。
2、瓊漿 [ qióng jiāng ]?
指美酒。

3、瓊劇 [ qióng jù ]?
海南的地方戲曲劇種。由潮劇、閩南梨園戲吸收當地**的歌謠曲調發(fā)展而成。也叫海南戲。
4、瓊芝 [ qióng zhī ]?
亦作“璚芝”。

古人以為服之可以長生。
5、瓊函 [ qióng hán ]?
指道書。

自古以來佩玉有什么講究?

佩玉的考究
我國古代男人的佩玉分為左右兩組,“佩玉必雙”就是這個意思。
每一組為一佩,每一佩由七塊玉組成,別離有云、龍、藻、蛇、麟等圖畫。

佩上的橫玉稱“珩玉”,形如角菱或殘環(huán)。

珩玉上端有一孔,用來穿帶,掛于腰帶之上;珩玉的兩角各有一孔、中心一孔,分為三組,都用絲帶或珍珠貫穿起來。中心一組的中心部分為一塊圓形佩玉,稱“瑀”?,r上下各有三孔,用來上下聯合,其結尾懸一塊玉,形如半璧,兩頭呈尖形,稱為“沖牙”。沖牙的半圓中心有一孔,用以穿帶聯合,其它兩組在中心處各懸琚形玉一塊,上下各一孔,用以聯合上下半組。

下半組結尾懸一塊璜玉,璜玉的形狀如半璧,兩璜相對,形如全璧。這三組佩玉在人行走的時分,跟著人的舉動而彼此碰擊,其碰擊動靜古稱“珩鐺佩環(huán)”。
古人的許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

古人對玉佩的酷愛不是由于玉的寶貴,而是源于玉的品質,所以古語有“正人無故,玉不去身”。
我國古代男人佩玉,女子是不佩玉的,作為女子飾物的玉飾,僅有首飾中的玉簪、玉搔頭和腕飾的玉鐲。構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準則性的,一是禮儀準則,一是服裝準則。

在我國古代,服裝準則實質上也是一種禮儀準則,僅僅到了現代今后,服裝的準則性才逐步削弱了。
▲白玉鏤雕龍螭斧式佩(清乾隆故宮藏品)
玉的內在
《紅樓夢》中有“金玉良緣”?!敖稹笔菍氣O項上所戴項圈上的金鎖,俗稱“長命鎖”,是小孩子戴的飾物;“玉”則是寶玉和長命鎖戴在一起的玉墜兒——通靈寶玉。

金鎖和玉墜兒上各有兩句吉讖:“不離不棄,芳齡永繼”——“莫失莫忘,仙壽恒昌”。這雖然是藝術虛擬,但也有其實際根據。
用玉作女人的項墜兒,是現代今后才有的。這首要與古代女性服裝準則有關。

除了唐代,女人上衣的領口開得比較低之外,歷代女人服裝的領口都很高,底子沒有給項墜兒留下展現的空間。重新我國建立至今女人服裝的演化,能夠更清晰地看出服裝準則對于女人頸項飾品的制約力氣。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是典型的制服年代。男裝不必說了,即便是女裝,也是嚴厲準則化的。

50年代的列寧裝,60年代的工裝,70年代的戎衣,即便**觀念不將佩帶項圈看做是資產階級思想,女人服裝也沒有給頸項飾品留下一點點空間。20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不僅走出了制服年代,并且進入了服裝大革新年代。在這個革新年代,特別以女裝的革新更為明顯,更具有革命性。不僅裙裝形形**,花樣翻新,上裝的樣式也越來越豐厚,特別是領口的改變,給女人頸項飾品供給了寬廣的展現舞臺。

金、銀、珍珠、珊瑚項圈,玉石、寶石項墜兒,一會兒都涌了出來,力爭上游地裝扮著女人美麗的脖頸。
▲白玉鏤雕松鹿紋帶飾(明故宮藏品)
比較之下,古代男人佩玉與服裝準則的聯系不大,倒和禮儀準則的聯系極為親近,并且正是禮儀準則從底子上造成了我國古代男人佩玉,女子不佩玉這種**現象的。
古籍《五經通義》說玉“溫潤而澤,有似于智;銳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撓,有似于義;有瑕于內必見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墜,有似于禮。

”孔子也說:“玉之美,有如正人之德”。他以為玉具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正人的品節(jié)?!对娊洝防镉小把阅钫耍瑴仄淙缬瘛敝?。

我們再回憶下前史,在周代,玉首要是器,被用來作為禮器或信物。這是男性的六合,也是男性權利的一種表征方法。
▲龍紋玉璜(西周故宮藏品)
璧是祭天的禮器;琮是祭地的禮器;璋既是朝聘、發(fā)兵、喪葬的信物,也是祭祀南方的禮器;琥是祭祀西方的禮器;璜則是祭祀北方的禮器。《周禮·春官·瑞典》中的周制六瑞——鎮(zhèn)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別離是王、公、侯、伯、子、男所持的信物。

禮儀準則規(guī)則了玉與男人的聯系,即便是佩玉,其審美含義也不如現代女人佩帶的玉飾品大,而首要承載著一種品德功用。
《玉藻》中有一句話“正人無故,玉不去身”。這里面除了“正人比德于玉”的品德象征性之外,還包含著經過佩玉控制男人百科行止的含義。

“玉不去身”之玉,首要是指佩玉。
▲玉組佩(明晚期故宮藏品)
佩玉的含義:修身
實際上,佩玉碰擊并不是為了動聽,而是起著一種提示效果,提示佩玉男人的行止有必要沉著適度。走快了,佩玉的碰擊聲非但不動聽,并且很亂;走慢了,力度不行,佩玉就不會宣布碰擊聲;只要不疾不徐,沉著適度,佩玉才會宣布動聽的聲響。人起坐時也是如此。

因此,這是一種經過外在手段強化男人品德修養(yǎng)的方法,其品德效果遠遠大于審美效果。
一起,它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晰儒家的“修身”本就是內外兼修,既有“五日三省吾身”的內省,也有經過佩玉來控制行止的外修。由于,儒家的教化是全方位的,詩樂禮儀無不是實現教化的具體途徑。

可是,“佩”玉就具有裝飾性效果,就會具有審美功用,不過,在我國古代,男人佩玉的審美功用不光與品德功用比較是比較弱的,就是與其差異功用比較,也要弱許多。漢魏今后,門閥世族子弟、官宦士紳無不佩玉,并相沿成俗。當然其品德功用還在起效果,最少在士階級中是這樣,可是,作為一種**身份的表征,佩玉更多地發(fā)揮著。

大量古(美)玉名稱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

為瑞信之物。

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吨芏Y·春官·典瑞》有大圭、鎮(zhèn)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別。周代墓中常有發(fā)現。

玉笏上朝時所執(zhí)的玉制手板?!抖Y記·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

”注:“球,美玉也?!辨?zhèn)圭古代朝聘所用的信物,王執(zhí)鎮(zhèn)圭,為六端之一。也作“鎮(zhèn)圭”。

《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執(zhí)鎮(zhèn)圭?!弊ⅲ骸版?zhèn),安也,所以安四方。鎮(zhèn)圭者,蓋以四鎮(zhèn)之山為瑑飾,圭長尺有二寸。

”命圭帝王授給大臣的玉圭。《左傳》僖公十一年“賜晉侯命”注:“諸侯即位,天子賜之命圭為端?!薄吨芏Y·考工記·玉人》:“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五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之?!惫裙绻庞衿髅?/p>

古代諸侯,用以講和或聘女的玉制禮器。又稱“谷璧”。《周禮·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難,以聘女?!弊ⅲ骸肮龋埔?,其飾若粟文然。

”《考工記·玉人》:“谷圭七寸。”圭璧“圭”亦作“珪”。古代帝王、諸侯朝聘或祭祀時所執(zhí)的玉器。《周禮·春官·典瑞》:“公執(zhí)桓圭……以朝覲宗遇會同于王。

”鄭玄注引鄭司農云:“以圭璧見于王?!薄逗鬂h書·明帝紀》:“親執(zhí)圭璧,恭祀天地。”璧古玉器名。

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圓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

大璧徑長一尺二寸,天子禮天之器。諸侯享天子者亦用之。禮天須用蒼色,蓋璧形圓,象天蒼,象天之色。谷璧子所執(zhí),飾谷紋,取養(yǎng)人之義。

薄璧男所執(zhí),瑑飾為蒲形,蒲為席,取安人之義。三者統稱為“拱璧”,因皆須兩手拱執(zhí)。另有一種系璧,形較小,為佩于紳帶之物。

玉璧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多光素無紋飾,器形比較簡單。商周時代的璧,厚薄不勻,形制也不規(guī)整,內外大多不夠圓。春秋戰(zhàn)國時,璧則相當規(guī)整,并有蠶紋、谷紋、蒲紋、獸紋等雕飾。漢繼承前代風格,雕工比較精細。

漢以后至宋、元時,玉雕不多見。明、清時又興盛,出現大量仿古制品,璧上常見精細的浮雕和螺旋狀紋飾。玉璧是古代貴族所用的禮器,不同時代和不同情況下,也有起信物和裝飾物作用的。

漢代的玉璧,上有小孔,就是用來穿線做佩飾或掛在墻上做裝飾用。璧在漢墓中發(fā)現很多,常放在*者胸部或背部,有的放在棺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