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中華上下五千年
為什么說中華上下五千年
1.中國歷史悠久,從黃帝部落紀軒轅(又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4600年,故統(tǒng)稱為中國 五千年了。
2.一般認為,中華文明有兩個直接源頭,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這兩個區(qū)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成果。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上, 歷史時代與歷史。quot是從文字產生的時候算起,前一個時期稱為 史前時代與。quot。
3.現**古發(fā)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的商代甲骨文、約4000年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至7000年前的甲骨等甲骨雕刻符號,都是中華文化的證明。
1.中國的原始社會大約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開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2.黃帝顏地部落聯盟成為華夏族,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這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在——年的夏朝。
它標志著中國的基本結束。幾萬年的原始社會和幾千年的階級社會的開始。他的誕生成為中國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東夷人出現在夏朝,夏朝有14代17王,歷時近500年。
為什么說中國上下五千年?
因為中國有近5000年的歷史,所以人們常說 上下5000年 指的是整個中國的歷史?!渡舷挛迩辍肥且槐竞唵螖⑹鲋袊鴼v史的書,從中國傳統(tǒng)的史前傳說一直到明清,有4000多年的歷史。這本書描述了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事件和人物。這本書有助于歷史愛好者對中國歷史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并連接歷史輪廓。
另一本書,《世界上下五千年》,是一本描述在世界各國一直有著長久影響的事件和人物的書。
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記載以來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中華大地上,精彩的故事不斷上演,出現了叱咤風云的人物,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中國文化是我們的生命之源。《中華上下五千年》是講故事的歷史讀物。
這套書,編者選擇重要的、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料進行整理和剪裁,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成,沒有描寫和描述,基本沒有虛構。但這本書并不局限于歷史,而是廣泛涉及哲學、軍事、藝術、教育等領域,這使得這本書從一般的歷史介紹上升為對中國文化各個層面的廣泛介紹。
為什么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而不是一萬年或更多?
首先,正確的說法是: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這里的文明不可或缺。由于人類的進化發(fā)展是漫長的,學術界通常以人類產生的文明作為民族的起點。
根據中華文明追蹤工程的證明,5000年前,中國就進入了文明階段,出現了**和民族。quot古代 。
所以中華文明延續(xù)了五千年,而不是一萬年甚至更久。
從年表可以看出,大約從5300年前開始,長江、黃河和西遼河流域的文明進程進入了加速發(fā)展期。在5300-4300年前,一些文化和社會發(fā)展迅速的地區(qū)相繼進入文明的初級階段。
在此期間,從遼西到長江下游,不同地區(qū)孕育了各自的文化體系。
比如長江、黃河上游的馬家窯文化,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等。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文明火花,呈現出一種星空的氛圍。
與此同時,歐洲的文明進程
中原夏朝進入繁盛期,由其創(chuàng)造的一套禮儀制度向外輻射強烈,其影響不僅遍及黃河、長江流域,甚至達到今天越南南部的北部,從而形成了以中原王朝為中心的歷史格局。
擴展數據:
文明形成的標志最早是由西方學術界提出的。比如在文字、城市、金屬物出現之后,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階段。英國考古學家蔡爾德等人提出了10多項早期文明的標準,包括存在一定規(guī)模的遺址、人口超過5000、有權威、有大型公共建筑等等。
以上標準是從西亞蘇美爾文明的研究中提煉出來的,不能簡單套用到中華文明的研究中。中國要做的,是從史前社會發(fā)展的研究中,簡明扼要地總結出中華文明的特點,進而更多地參與到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的話語體系中,在探索人類文明進程的本質上,做出中國學術界的理論貢獻。
十多年后 研究,尋源工程項目組的專家們總結出了符合中國歷史情況的文明形成的標志,即文明形成的本質是**的產生。
文明形成的主要特征包括:農業(yè)和手工業(yè)顯著發(fā)展,出現了明確的社會分工;社會階層分化顯著,**手工業(yè)產品的生產和分配由貴族控制;出現了以大型建筑和公共設施為主要標志的大都市;暴力和戰(zhàn)爭成為更普遍的社會現象;出現了由王權管理的區(qū)域政治制度。
中國為什么稱為五千年歷史呢?
司馬遷 《史記》記載中華文明始于五帝,即黃帝、顓頊和帝嚳。
(音酷)、堯、舜。黃帝即位據說是在公元前2698年,相傳歷法元年始于黃帝登基之日起算起,從黃帝登基開始算起,至今已有4717年了。
這也就是華夏五千年的由來吧。
我國古代史書上的記載,可推算的確切紀年,是從西周的共和時期開始(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紀年,早先只能做大致的推測。從公元前2698年到公元前841年年,1800多年的歷史,是缺失確切的紀年的。
要驗證一個古代文明的存在,必須要有物質上的表明其存在的證據。
現在發(fā)現的古老文明幾乎都是其遺跡被發(fā)現之后,才被確定的。
商朝的確認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事實上就在近代,商朝的地位還和夏朝一樣,被認為是傳說中的存在。
但是一樣東西的發(fā)現,讓這個古老的王朝重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這個東西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fā)現純屬偶然。
清朝末年的1899年,北京的國子監(jiān)祭酒王懿榮在買到的一種叫做的“龍骨”的藥材上發(fā)現許多奇特的符號,經研究,他認為那是比漢代的文字更古老的文字。他非常開心,開始收集這些“龍骨”。
到1917年的時候,在甲骨學認字方面得到了比較大的突破,比如著名的學者王國維認出了很多商王朝國王的名字。
他把這些名字串起來以后,發(fā)現跟司馬遷《史記》所說的商王朝國王的序列是一樣的,這就更加證明它是商王朝的文字了。
甲骨文
1928年,當時的**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派了一個叫董作賓的人到河南安陽發(fā)掘。董作賓去了以后發(fā)掘了一些甲骨,拿到歷史語言研究所給大家看,證明安陽確實出甲骨,而且可能還能挖得到。這就導致了安陽殷墟長期的考古發(fā)掘。
安陽的發(fā)掘是一個長期的歷史,從30年代一直持續(xù)到了今天。
殷墟
安陽殷墟是中國最重要的遺址之一,在考古界評選的“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fā)現”中得票數位列第一。中國現**古學也從上世紀20年代對殷墟的首次調查發(fā)掘中誕生,這里出土的甲骨文使人們將信將疑的商王朝第一次有了實物見證。
商朝的確認將中華文明提前到3600年前。
夏朝存在的證據
夏朝(約前2070~前1600 年),是中國史書上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夏朝之前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由于年代久遠,加之至今我們仍未發(fā)現任何原始的文獻與文字記載,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近年來,通過對夏都遺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使我們對夏代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又有了新的認識。
在河南偃師縣二里頭村發(fā)現的二里頭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
其中,發(fā)現了大量青銅器、陶器及大面積宮殿遺址群。
二里頭青銅器
五帝時代的考古發(fā)現
近年新發(fā)現的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則把人們的目光帶向更遙遠的過去。
2020年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經考古勘探發(fā)掘和科學測年確認,雙槐樹遺址被認為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具有都邑性質的巨型聚落遺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區(qū)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位于黃河南岸2公里、伊洛河東4公里,鞏義河洛鎮(zhèn)雙槐樹村村南的高臺地上。
雙槐樹遺址全景
經過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連續(xù)多年考古發(fā)掘,確認其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涸谡麄€黃河流域5300年前后,(目前發(fā)現的)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個,所以我們叫都邑型的遺址。放眼全國,這樣規(guī)模的遺址在全國范圍內也是非常罕見的。
雙槐樹遺址處于河洛文化中心區(qū),伊洛匯流后在這里匯入黃河,契合了《易經》中“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的記載。遺址呈現出宏大的建筑規(guī)模,前殿后寢嚴謹有序的布局,所表現的社會發(fā)展模式和承載的思想觀念,呈現出古國時代的王都氣象,北斗九星與“天下第一”的關聯以及其他凸顯禮制和文明的現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襲傳承。
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認為,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主根脈有望追溯至此,不排除雙槐樹遺址是黃帝時代的都邑所在。
為什么中國是上下5000年
1、中國歷史五千年是從炎黃時期開始算的,炎黃時期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所以就說中華文明是5000年。2、事實上,五千年文明史,其實也就是指黃帝至今的一段歷史時期。
這段歷史也是以龍為圖騰文化進而將龍作為民族精神、至高美德、以至成為民族精神凝聚的歷史。
這段文明史,在堯時已成型,因此也可以推論說,龍文化始于山西,也就可以說是華夏民族的發(fā)展史。近數十年來大量的考古新發(fā)現說明中國南北各地的一些文明起源都在五千年以上,浙江的河母渡、湖南的城頭山遺址等距今都有六千年到八九千年歷史。人類學和民俗學的研究成果也使我們相信東南沿海的百越族群在六千年前已經過**,**海外,散布到***一帶和太平洋上諸島嶼。
中國歷史為什么是上下五千年?
眾所周知,我們一提到中國歷史就說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文化,就像劉德華的《中國人》里唱到的那樣“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那么,大家肯定會問,中國歷史為什么是五千年?還是上下?這是怎么計算的呢? 其實,“五千年”最早的說法出于清朝晚期,當時著名詩人黃遵憲的《逐客篇》中有詩句“軒頊五千年,到今國極弱”,“軒頊”就是指軒轅和顓頊。
當時人計算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認為是五千年。
然而,這一說法現在得以認可和流行其實是源自于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和現代作家曹余章先后編著的國內第一少兒歷史通俗讀物《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于1979年出版,主要參考了司馬遷的《史記》和其他史書,講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國歷史。